返回正文 0103 赌石(3)  落寞深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欢迎光临 新第三书包网,www.shubaol.com ]

等到众人离去之后李凯分别同几位佳人通了电话,李凯也是在电话堡之中进入梦乡的。但是由于心中一直挂念着第二天的淘宝节目所以很准时的在第二天的五点多就从梦想中清醒过来。

简单过的洗刷过李凯也把其余的六个人从梦想中叫到现实之中,看着六人朦朦胧胧的眼神李凯无奈的笑了笑。

王语嫣慵懒的说道“李大镇长你这么早叫大家起床干嘛?”

“当然是去淘宝了”

“不会吧现在天还没有亮呢?何况外面还有雾呢?”

“我们先去鬼市”

“鬼市?不会有鬼吧?”

“呵呵,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鬼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上的市场是指为了买和卖某些商品而与其他厂商和个人相联系的一群厂商和个人。市场源于何时,《周易-系辞》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司马光《资治通鉴》云:“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此立市始。”原始市场俗称“市井”。因为最初的交易在井边进行。《史记-正义》道:“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日‘市井’。”可见,古代尚未修建正式市场之前,常是“因井为市”。这样作的好处,可以解决商人、牲畜用水之便,还可以洗涤商品。《风俗通》载:“于井上洗涤,令香洁。”古时这一遗风延续下来,直到解放前,仍能在乡镇中见到。“市井”一词也一直沿用至今。

后来市场随着商品交流的广泛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史记-循吏列传》载,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结果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向令尹孙叔敖作了反映,孙叔敖立即下令恢复旧币,然后对楚庄王说:“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安’。臣请遂令复如故。”楚庄王同意,“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载:“每阅市场,登酒肆,逢人即与相喜。”清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载:“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

随着城市发展并逐渐繁荣,商品交易日渐频繁,市场,成为城市中集中交易的地方,方便人们买卖货物、接洽生意。城市的经济活力更加增长。

周朝的正式市场,每日的交易活动分三次举行:“朝市”在早晨,“大市”在午后,“夕市”在傍晚。进入市门交易,叫“市入”,市入之时,有小吏执鞭守于门口,以维护市入秩序。市场的各个贸易地点,叫作“肆”。同一市场中,按照不同的经营品种,设若干个肆。市内设有存储货物的屋舍,叫“廛”,也就是后世的栈房。廛都是官府建造的,所以商人存入商品必须纳税,叫“廛布”。市廛市中店铺。《孟子-公孙丑上》:“市,廛而不征。”赵岐注:“廛,市宅也。”晋左思《蜀都赋》:“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指店铺集中的市区。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山居良有异乎市廛。”《宣和遗事》前集:“由后载门出市私行,可以恣观市廛风景。”

以上说的,市场从有了剩余产品以后就开始产生,随着劳动产品的日益增加,市场更具规模,等到商品生产成为社会的一种经常,市场也开始出现了市场经济规模。

鬼市,也是商品交易的一种市场,只是其规模、范围、商品类型有不同。

鬼市,首先应是地名,即聚鬼之地,其次才是市名,并且是由聚鬼之地引申而来的。唐郑熊《番禺杂记-鬼市》云:“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二《潘楼东街巷》曰:“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辞源》“鬼市”条解释:“夜间集市,至晓而散,故称鬼市。”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二载有“鬼市”,唐无名氏《辇下岁时记-鬼市辇》中也有交待:“俗说务本坊西门是鬼市。或风雨曛晦,皆闻其喧聚之声。秋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柴精也。又或月夜闻鬼吟”。番禺鬼市,已经暗含贸易之义,《新唐书-西域传下-佛菻》曰:“西海有市,贸易不相见,置直物于旁,名鬼市。”尔后,洛阳、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皆有鬼市存焉,悉指暗中贸易之地,这些应该是大唐鬼市之流变。海南三亚当地也有传说:三亚市大小东海、亚龙湾之海边,古代“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蒲松龄《聊斋志异-山市》记载,山市即深山中的“山中蜃景”,又称作“鬼市”。“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初看山市在子丑,妖氛杀气弥山川。往往西隅飞一缕,先为蛇豕后鸠质。饥鸢狗,争奔腾,狍突散复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载:马行街的“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鬼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鬼市成为专门古突易场所,还是在清代开始。清兵入关,成为当然的统治者,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战事渐消,许多贵族后代每日走鸡斗狗,沦为纨绔子弟,家道日渐败落,管理日渐萧条,家人们敛旧家当换钱花,借着天黑偷偷摸摸上“鬼市”去;后来,那些纨绔子弟也无钱度日,也将家里的老辈留下的宝贝拿去换钱花,去当铺怕丢脸,也将宝贝拿到“鬼市”卖钱;还有的收破烂的,收到大户人家的东西,或者是收到偷来的东西,也赶到“鬼市”变钱。由于这个市场一般是晚上或者天没亮前的早上,在一片空旷的地上进行来历不明或者通过不法手段得的货物交易的市场,交易经常处于黑夜里进行,天长日久、一来二去,爱起外号的人就给这个市场取了一个形象的称呼——“鬼市”。后来,“鬼市”成为古玩市场的专有代名词。

清代中晚期后,很多地方自发形成“鬼市”,夜间集市,至晓而散。北京城清朝未年“鬼市”极盛,一些皇室贵族的纨绔子弟,将家藏古玩珍宝偷出换钱,亦有一些鸡鸣狗盗之徒,把窃来之物趁天黑卖出,古玩行家经常拣漏买些便宜。正由于买卖双方的融合,交易顺畅,鬼市渐渐兴旺。“鬼市”包罗万象,字画、陶瓷、家具、文房四宝、铜器、玉器、竹雕、奇石、古籍善本、旧书旧报、钱币、鼻烟壶、香炉、紫砂、象牙雕、连环画、烟标、火花等,五花八门,各呈炫彩。不少东西在外面商店难觅踪迹,而在“鬼市”里却能亲眼目睹。一般来说,几乎带点文化味的小玩意儿、有点年头的古籍旧书,“鬼市”应有尽有。这些地摊对收藏者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卖家往往是在地上铺一张报纸或一块塑料布,摆上几件古玩玉器、古旧工艺品、旧书老报,买家悄悄穿行于地摊之间,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马上谈好价钱、成交、走人。在心理上,鬼市卖古物的人,希望将带的旧货在天亮之前顺利卖出,天亮光线好了,城管工商也来了;而去买古物的人,又生怕去晚了,好东西被别人买走。买家、卖家心理上的双重作用,传统和心理上的双重作用,造成了古旧市场的早市,造就了特殊的市场——鬼市。这样的鬼市,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从上到下的经济改革,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繁荣,人们的收藏意识越来越浓厚,政府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开放了古玩市场,于是,古玩市场从过去的“夜间集市,至晓而散”,形成了在白天光明正大地、在一定的规范化的地摊市场进行交易,过去的“鬼市”,被今天的“地摊市场”所替代。摊上的东西摆脱了过去那种阴湿、低下、见不得人的形象,很多古瓷、古画、硬木、铜器都摆上了地摊,我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全浓缩在这几百米长的地摊群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