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残星_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奸臣的小情诗》/ 残星

北京, 紫禁城。

同样是春天, 万寿宫内的春却比江南来得沉闷,殿内紧关着门窗, 一丝风也无,纱幔一动不动地低垂着。

李芳站在舍前, 捧着本奏折读,声音带了一丝小心翼翼:

“启禀主子,户部和工部上奏说, 国库的银子都用作了复河套的军饷, 修道观的银子……不够了。”

李芳不敢抬头,舍里是一阵阵沉默,好半天, 才见道袍男子抿起了唇道:

“无妨,复河套是军国大事, 朕自然可以把银子分出来, 为国分忧。”

李芳:“……”

***

结束了和嘉靖的谈话, 李芳回到了司礼监。

司礼监只有四位秉笔太监在房内,黄锦在一旁忙活, 陈洪在闭目养神, 向来不怎么说话的石霖与孟涵,正在桌前喝茶闲聊。

陈洪听到动静便睁开眼睛, 见看出李芳脸色的不对劲, 偏头问道:

“老祖宗, 怎么了?”

“主子生气了。”李芳还是用那波澜不惊的平缓语气, 只是其中略添了点埋怨的意味。

一旁的石霖问道:“这是为何?”

“……国库空了。”

虽然只是不咸不淡的四个字,四位秉笔太监们也都明白,国库空虚,只能是因为夏言那边复河套的军开支,占用了原本定好给嘉靖修道观的银子。

石霖叹道:“这也不赖夏大人,当初修道观,本来说好得是外面用夯土,中途却改成砖石,还要里面一律用金砌,严大人那点的银子,恐怕都不够修的。”

李芳沉默半晌,道:

“备轿,我出去一趟。”

“老祖宗,您去哪?”

“……陆炳高明啊。”李芳叹了一声,“他看出了我们都没看到的地步,让严世蕃去了江南,为得就是避夏大人的锐气,好击其惰归。”

四位秉笔太监全都不说话了,黄锦首先站起来,出去帮李芳备轿。

陈洪发泄似的道:“依着主子这道观的修法,再修十年也不是个头,上头贪,下头也贪,两人一拍即合才好干事。”

孟涵哼了一声:“等吧,等把严大人叫回来,这朝廷又没个安宁日了。”

***

李芳乘着轿子出了紫禁城,一路来到严府。门口的从人赶快迎了上来,施礼道:“李公公请。”

李芳跟着从人走进严嵩的书房。

严嵩一见是李芳,忙离了座行礼,笑道:“公公要来怎么不提前派人告知一声,我也好叫下人备些好酒菜,招待公公。”

李芳将严嵩搀回座位上:“不必阁老心,阁老请坐。”

严嵩望着他道:“李公公,今日来此有什么事吗?”

李芳笑道:“没什么事。无非就是主子今日气神儿不太好,没叫上朝,我们几个奴才便也都闲了下来,咱家想着许久没见阁老,想一同叙叙。”

严嵩笑着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东楼公子近来可好?”李芳挑了个话题问道。

“好,”严嵩连连颔首,浑浊的眼眸看不清是何意,“虽是在江南忙着迁祖坟的事,却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圣上呢。”

李芳笑道:

“当初主子还夸东楼公子的青词写得漂亮,依我看,主子身边有这么多善于青词的官员、翰林院的文士,但还是东楼公子的青词属大明一绝。”李芳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严嵩的膝盖,以示亲近,“阁老,我们可都想念着您们呐。”

“还记得当初主子祭天,叫翰林院那些文士每人写一纸青词呈上去,主子全都不满意,可偏偏东楼公子的青词一送上去,皇上就高兴了。”李芳连眼角的皱纹都笑出来了。

严嵩笑道:“公公说得都是陈年旧事,现在,写青词也都是夏首辅的事了,我和东楼又怎好再掺合,只能祈祷夏首辅和皇上的关系越来越好,这样,大明才能国泰民安呐。”

“话不能这么说,这夏首辅权力再大,您也是个次辅不是,皇上只是让您暂时歇息,也没说不让您干活。”李芳笑笑。

李芳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严嵩也终于不再装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