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91)  洛娜21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就算大明将地盘打下来之后再发展,也难保不会被残元势力想法子抢夺了去。

中原民族遏制游牧民族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铁器,一旦对方自己可以冶铁,以后的斗争难度必然上升十个百分点不止。

具体的例子参见宋朝,若非两宋丢失了产铁区,哪怕失了天堑也不至于被打成那个样子。当时,有了铁矿的辽人那是将铠甲武装到了脚丫子,靠人力根本无法破防。虽然后来宋人研究出了床弩之类破防神器,但床弩的使用和建造都极为容易,根本无法大面积普及。

嗯但是还是好想要煤矿哦。

木白搓了搓下巴,又在床上打了两个滚,发现自己实在难以决策,于是他干脆起身,抽纸出来给亲爱的爷爷写了一封信。

遇事不决,召唤爷爷。

为什么不写给爹?嗨,这个问题给老父亲看了他也为难啊。至于爷爷的决定会不会坑爹,呃,这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想要很多地盘和矿产的小孙孙啊。

小孙孙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至于为什么不去从山西调煤,这还用问吗?别人地盘有而且能用钱买到的东西,为啥要用自己的?资源当然是在自家地下才是最安全的啦!

作者有话要说:海参崴,想到这个港口就心痛,这个港口本来是中国的,在北京条约里割让给了俄罗斯,这个地方如果还是华夏的当年我们的发展估计可以提速好多个百分点,海运比陆运的限制条件可少太多了,而且这个港直插日韩,是绝对的战略要地。

如果东三省能多一个海港,发展速度那是不用提的。

第102章

七月,深受季风影响的华夏大地迎来了一波大考。

在南方哗哗下雨的时候,北方人蹲在干裂的地里头唉声叹气,不多久,北方哗哗下雨的时候又换成南方人发愁叹气了。

但无论谁叹气,他们叹的气都没有应天府的大明官员们多。

不得不说一句,在朱元璋手底下能保住乌纱帽的,基本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洪武帝这人看人眼光奇准无比,被他点过名的人在后世一个个都成了栋梁之才。

在历史上,朱棣手下的能人异士不少都是在洪武朝就已经冒头,被朱元璋安插在国家各处进行实干培育的。

可惜洪武帝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当年插在各处的小甜菜们并没有被自己选中的王位继承人所用,反倒被移栽到了造孙子反的儿子田中。

这些人一部分帮着永乐帝掀翻了孙子,一部分则是顺应了帝位的更迭,成为了永乐朝的股肱之臣。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刚正不阿之人,因不愿意给朱棣当官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但比起前者来说人数还是少了不少。

总之,洪武年活下来的官员有多好用,在培育人才上差了老爹不止一截的永乐帝可亲自现身说法。

不过现在,这些官员大多还在苦熬之中。

谢天谢地,幸好今年开了科举,咱这多了些人,否则我家娘子现在应该已经为我送葬了吧宛若幽魂一般的户部小吏瘫在椅子上喃喃自语着,他抱着已经磨出包浆的算盘,半个灵魂已经飞在了空中,还有半个要吐不吐。

整个人距离殉职还有一口气。

是啊,每年这个时候都得有几个躺着出去,今年真是不错啊。另一个小吏应道,他比前一个小吏稍稍精神一点,此刻还能拖着脚在室内挪动。

见到同僚那生不如死的模样,这位小吏连挪过去的力气都不想出,只是站在原地鞭策道:继续干,不要停,你现在停下会有更多文件堆存下来的!

不,让在下歇息一下吧,我想要做一个没有筹算的梦!第一个小吏发出哀嚎,如果我有罪,那就让《大明律》来处罚我,而不是让我每年都要过一个永远算不完账的夏天!

失礼了。就像是回应他的话一般,门口传来一阵清脆的扣门声,抱着一叠文书的青年走了进来,诸位,这是河南各州县送来的水、旱患定损报文,共计十四份,请二位签收一下。

第一个小吏将头默默埋了回去,并且发出了悲惨的呜咽声。另一个小吏见状忙走了两步,挡在了同僚面前,试图拯救本部的颜面,但他挡得住一个挡不住全部。

就在他背后,筹算部除了还有几个木然拨打算盘的小吏,大部分都瘫在了房间的每个角落里。

这也是该部的特色了,每年夏、秋都会发生类似的场景。

户部作为六部中工作事务极其琐碎也最重要的部门,其最忙碌、员工基数最大辞职率最高的部门就是筹算部,这个部门的唯一工作就是打算盘对账。

随着大明帝国版图的扩张以及经济活动的复杂化,这个部门的人手也一直在扩充,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扩充都永远跟不上业务需要。

所以,每到对账之日,就连长官也要撸袖子上,但多一个劳动力也无法改变该部对账期间从上到下都是蓬头垢面瘫倒一片宛若死狗的形象。

久而久之,户部的同僚们都已经对他们这个模样见怪不怪了。但是面前的这个小年轻是新人,咳咳,在新人面前总得留点面子。

小吏将文书一一清点完毕,确认没有无损后在回执单上落印,他表情端庄地颔首,很有风度:收到了,辛苦。

职责所在。身着青色袍服低品级的青年微微一躬身,忽然做出了想起什么事的模样,敢问前日送来的账册可有对完,若是已经对好可交予在下,不必烦劳诸位再送了。

半个灵魂飘荡的小吏宛若春闺怨女一般喃喃道:出现了,催债的出现了。明明我们都已经这样了,你也不关心我们到底累不累,呜,你什么都不关心,你只关心什么时候能拿到账本。

青年:

咳咳,你闭嘴!接待的小吏踢了他一脚,将人彻底踢翻。换成面朝下的姿势后,那人彻底没了声响。

小吏于是重新端着手礼貌微笑:还有些收尾工作没有完成,算完后我们会一并送过去。

青年一愣,有些迟疑地说道:算筹部是人手不足吗?

是呢,极为不足,你愿意加入我们吗?小吏的话一说完,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挺尸的算筹部员们纷纷都看了过来,那幽幽的绿眼睛宛若一盏盏鬼灯,十分渗人。

然而,青年却没有太大的反应,他思忖了下,道:在下手头事有事,恐难帮忙,只是若是单纯缺人的话,为何不临时聘用些帮工呢?

招募临时工啊,他们当然想过,奈何现实过于残酷。

洪武帝是个非常抠门的皇帝,他给每个部门都卡死了人数,每次加人都要疯狂打报告,等上头终于审批下来了,这边差不多又要再次请求家人了。

至于招聘临时工,那是想也不要想。

洪武帝曰:朕给你发的这点薪酬就是干这点活的,干不完是你能力不足,和朕有什么关系。

所以,能力不足的臣子们如果想要招聘帮手或者临时工,那就都得自己掏钱了。

这里必须要提一句,洪武朝官员的俸禄十分的低,如果不搞贪赃枉法浑水摸鱼那一套,这点俸禄养活自己一家老小都有些困难,更别提雇佣些拥有算账本事的工作人员了。

这年头,能打算盘能记账的已经属于专业性人才,有这本事的在外头基本都能够安身立命,有一份活计了,何必来他们这儿打工。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儿能给的工资低啊。

说得难听些,像他们这些底层雇员的薪酬估计还没外头大酒楼里头的账房先生高呢,起码人家还有赏钱和小红包。所以,就算他们部门上下合心咬咬牙一起凑钱出来雇人,又能雇来几个呢?那点银钱人家估计压根看不上。

这么想就错了!青袍书生摇了摇手指,今岁科举后录取者众,但也有不少落榜,那些考生如今有不少还留在京中以备来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