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纱荒纱贱  我是百脑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月,也是杨玉华他们新船开张的第一个月。他们这条船,这个月做到了15元的毛利。

对于这个成绩,杨玉华和杨邵明两人心思翻滚,五味杂陈。他们很兴奋很激动,这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他们第一次做买卖,认真说起来,两人都还只是孩子,如今一个月所赚到的钱差不多是成人一年所赚到的。他们当然开心。

可心里又有点不甘心。大哥这个月的毛利都升到51元了,他们这15元的成绩还真是不够瞧的。都是同样的商业模式,他们分配的客户区也不比大哥的差,差距这么大,那就只能是人的问题了。

其实主要的还是他们两人年龄太小了点,村民们对他们两个半大小孩不太放心。另外,两人的体力也不如杨邵文,每天跑的村子远不如他们大哥。杨玉华年长,可是个女孩子,杨邵明又才堪堪十一岁的幼龄。两人每天虽然精神头很足,但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每天的行船路程还是非常有限。

杨邵宽抬头挺胸,他与大哥的船业绩比他们高了一大截,这让他在姐姐和二哥面前神气活现的。他学自己大哥的语气老气横秋的说道:“做买卖就是要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建立信任是要时间的,年轻人切勿急躁冒进,稳扎稳打,徐徐图近,才是中正之途!”

杨邵文给他头上轻敲了一暴栗,阻止他的搞怪。他对玉华和邵明的成绩非常满意,不吝赞美与鼓励。前一段时间,几个弟弟妹妹相继与他学习做买卖,他就看得出几人的品行志趣。

杨玉华成熟稳重,待人亲切温和,善于与人打交道。二弟邵明比较文静,喜欢在心里琢磨事情,爱动脑筋。他们两人对做买卖都很上心,与这行非常有兴趣。三弟邵宽比较好动,人也很聪明听话,自己交给他的任务也都能及时完成,但对做买卖并没有哥哥姐姐们那般的热忱。他在船上,除了给杨邵文帮忙外,更多的是对沿途的人情风物异常感兴趣。那性子倒是与刘虎有几分相像。

既然玉华和邵明都是爱做买卖的人,想来以后的业绩还能慢慢提升,勿需他过多唠叨。

杨邵文极力推动村民进行布纱分工合作,在率先尝试的一批人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收入后,带动效应慢慢体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布纱分工的行列,村民的收入在增加,杨邵文的交易量也在增加。

但这当中也有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织户与纺户的收入水平有差异。

原来,一个熟练的农户一月能有1元左右的收入。进行分工后,织户大约能增加到1.3元左右,但纺户最多的也只是增加到1.1元左右。而且,纺户在纺纱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需要家里人帮忙整理棉花。这样一来,纺户就有了意见,不少人纷纷改为去织布。

这是市场行为,杨邵文也不能去阻止。但这带来一个麻烦,就是杨邵文开始缺纱了。织户们需要的土纱得不到保障,他的布纱分工的计划就会进行不下去。

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马上解决!

市场问题市场调节。既然他引导的这个小市场中缺土纱,那就表示纱的收购价格偏低了,他原来每斤纱的收购价格是3角6分,只要将它往上调一调就行了。但杨邵文没有这样做,因为其他花纱布店的土纱收购就是这个价格,他没必要变动价格。

开在乡镇的花纱布店土纱很少。一方面是买的人少店主不愿收,另一方面是村民觉得土纱价格低不值得卖。但就算再少,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杨邵文将附近几个乡镇的花纱店土纱搜刮一番后,堪堪能满足需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