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零三回  公子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听他说不怕对证,却又信了三分。犹豫片刻,便教小太监追袁崇焕回来。傅山心中忐忑不安,只怕那袁崇焕到后血口喷人,正要再行奏阻,崇祯却又改了主意,叫不必带袁崇焕来了。

说着亲自走下御座,示意两人起身答话。桓傅两人给他搞得莫名其妙,一先一后地站了起来。崇祯笑道:“国有叛臣,朕不得不小心谨慎。”想了一想,说道:“袁逆奸谋甚深,连朕也险些给他瞒哄过去,桓卿既为他的下属,偶有疏漏也是情理之中,朕并不怪罪。”桓震更加摸不着头脑,心想这皇帝未免太过阴晴不定,可是当此情景之下,也只有顺着他的话头说将下去,一面将袁崇焕痛骂一番,一面深自忏悔自己有眼无珠,放过了奸人。

崇祯面无表情地听着他滔滔不绝,终于“嗯”了一声,叹了口气,道:“朕登基以来,惟怀励精之志,但存图治之心,至今二载,未敢少懈。自以为大明江山必在朕手中兴,可为甚么……”他不愿在臣子面前直承自己治国失败,顿住了不说下去。

傅山小心翼翼的道:“唐史上记:帝尧在位,任用贤臣,与图治理。那时贤臣有羲氏兄弟、和氏兄弟二人。帝尧着他四个人敬授人时,又访问四岳之官,着他荐举天下贤人可用者,于是四岳举帝舜为相。那时天下贤才,都聚于朝廷之上,百官各举其职,帝尧垂拱无为,而天下自治。盖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一人治之。”崇祯听得“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一人治之”两句,不觉面上变色。傅山拜了下去,续道:“虽以帝尧之圣,后世莫及,然亦必待贤臣而后能成功。《书》曰:‘股肱惟人,良臣惟圣。’言股肱具而后成人,良臣众而后成圣,意亦为此。其后帝舜为天子,也跟着帝尧行事,任用九官十二牧,天下太平。乃与群臣作歌以记其盛,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所以古今称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斯任贤图治之效也。”

这任贤图治四个字,却是说到了崇祯心里。他向来自诩不次用人,是个专以查查为明的皇帝。可是他本就不是一个宽厚之人,越是身处高位,许多事情看在眼里,查查为明就自然而然的转而成为多疑好猜,这些却是他一辈子也不会想到的了。

踱了几步,仰首叹道:“尧舜去矣,朕的九官十二牧又在何处?”忽然想起那个参倒了袁崇焕的周延儒来,此人少年高才,看起来倒是堪用之臣。瞧了桓、傅二人一眼,心中倒有几分拿不定主意:这两个未发迹时便跟随自己的臣子,究竟又能信得过几分?桓震的料事之能,傅山的经史造诣,他都是见识过了的,且不说自己搬倒魏忠贤全是倚仗于他,就是前者桓震屡上密折,警告说山海关以西城垣颓落、军备废弛,边防形同虚设,须防虏兵入寇,当时自己也曾下旨叫兵部、工部、户部会议,可是后来再没了下文。现下皇太极果然越边而入,桓震又料准了一次,这叫崇祯的心中既惊讶,又害怕,惊的是自己手下竟有如此的能臣,怕的是他既然能料得中敌人,难道就不能料中自己?君上的心思给臣子猜得一清二楚,那是多可怕的事情!

所以他从登基之后,便一直想杀掉桓震。然而他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将他砍头。天知道这个怪人又会弄出甚么花样来!皇帝密探的这种身份,往好里说是深得信任的人才能获此殊荣;往坏里说,却也是一只钻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不得皇帝心意,可以给皇帝杀;不慎身份败露,又可以给被刺探的将领杀。可是两年下来,并没丝毫风波,桓震的脑袋似乎也牢牢长在脖子上。恰好袁崇焕通敌,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原本是想借此将桓震一同下狱,过得几日与那蛮子一齐杀头,可是方才听得傅山述说桓震与袁蛮子冲突的经过,愈听愈象是真,心中却又改了主意。当此时候,刚刚将一个关辽大将下狱,难道不要有人替他稳定军心的么?虽说大明天下,绝不是没了袁蛮子同他的关辽军队便不成,可是方今鞑子逼城,不是袁蛮子的铁骑,又要靠谁去抵挡?

然而关辽一系将领,大都是袁崇焕的旧部,赵率教受过他的知遇之恩,祖大寿曾经犯事,亏他保住了性命,何可纲虽然与袁崇焕渊源不深,但他眼下只是领个小小副将衔,弹压不得辽东军心。同祖大寿赵率教比起来,崇祯倒是宁可将希望寄托在桓震身上,虽然他心中也十分清楚,这希望并不见得便靠得住。可惜孙承宗前几日给自己遣了去守通州,否则凭他的旧威,何愁镇不住区区几个不安分的将领!

皇帝走回御座,对身旁的秉笔太监道:“替朕传旨。满桂总理各路兵马,节制诸将。桓震、祖大寿、赵率教分理辽东兵马。”他心里打定了主意,暂且好言安抚桓震,因为安抚了他,就是安抚了他部下的士兵,让他们知道皇帝只罪袁崇焕一人;就连祖大寿赵率教,他也要好好赏赐。《诗》里说“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崇祯皇帝虽然颇为自负,却也明白离开了文臣武将便不能治国的道理。只是大明天下何其之大,却寻不到一个半个真正赤心为国的臣子,他的干城在哪里?

卷二国之干城至此完,请看卷三环佩相将侍禁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